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刘仙岩题名景定五年 南宋 · 任忠益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一○、《金石续编》卷一九、嘉庆《广西通志》卷二二七
景定初南山朱公帅粤,阆中任忠益眉山朱景行安溪杨巳千、番昜舒文英河南王公及、邵武黄必泰皆从游,馆于湘南道院。
暇日,屡登刘仙岩
五年,忠益昭潭景行添簉九江,已千赴班,文英、必泰试南宫。
慨然云萍,刻石以识。
公之子𡌴、甥罗景宏同来。
雨中登刘仙岩王德一侍御同年胡天声陈鸣迁王德迈诸公(旧传刘仙翁炼丹处。后有施公慕其风,亦弃官去。并祀岩洞中。) 明末清初 · 施闰章
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:学馀诗集卷之四
灵岩烟雨交,幽洞白日莫。
欲寻赤松子,遂枉青云步。
谷口歇鸣驺,崖端倚佳树。
神仙此窟宅,泉石莽回互。
刘公既蝉脱,施子亦凤翥。
采药窥天门,蹑迹向烟雾。
共作逍遥游,始知束缚误。
劳人在尘网,何异罝中兔。
于役转飞蓬,抱疴畏朝露。
庶几企高轨,解组得微悟。
日落众鸟归,踌躇下山路。
兰皋中丞见寄桂林石拓数种 清 · 刘大观
 出处:玉磬山房诗集卷十二
东楼一石镌逍遥,龙隐洞中勒党籍。
旧贮巾箱无一存,今又悬乎雪色壁。
诗境两字光熊熊,笔力能弯两石弓。
春巘拓来走蘧使,拈毫欲我如放翁
我书无法诗尤劣,诗境何处寻古辙?
空斋卧笔不题诗,恐受讥弹讳予拙。
桂管人思范石湖水月洞有当年书。
今君抚粤纤芳轨,甘棠又种几千株?
迢递五千余里外,粤雨湘烟杳无害。
不知山响狖惊时,更有何人打碑卖?
古色古香慰寂寥,大如贫士得金貂。
石上题名数十字,石曼卿书气亦豪。
舍利浮图纪显庆,铭记有文表诚敬。
其书亦守唐人法,可惜不曾载名姓。
刘仙岩上青嶙峋,张平叔至语津津。
邢鲁打化镂于石,真丹妙诀留千春。
崇宁敕书年癸未,独秀新开石室记。
笔画妍媸难强同,均为数百年前字。
粤西水饮十三年,往事追维犹了然。
今见粤西之故物,前缘未了今又缘。
张质卿南溪刘仙岩汛舟至大墟憩寿隆寺大树下 明 · 俞安期
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:粤西诗载卷十二
川涨平犹驶,仙岩迥更深。
云中与烟际,水汎复山寻。
幽兴通玄理,微言入短吟。
系舟探海藏,龙树覆慈阴。
尚书郎金紫光禄大夫毕从古行状(代陈知默撰) 北宋 · 毕仲游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四○三、《西台集》卷一六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二○二○四
毕氏之先有名憬,仕司卫少卿
憬生构与栩。
构为吏部尚书卒谥曰景公
栩为酆王府司马
构生炕,天宝中仕至广平太守,拒安禄山被害。
炕生坰与增。
坰为王屋尉,增为河北从事
坰生镐、鉟、銶、锐四子,皆不仕。
而酆王府司马栩之子凌,为汾州长史
凌生匀,为协律郎
匀生諴,懿宗时丞相
景公之四世孙叔文,仕为左金吾卫长史
叔文生桢,为振武天德营田判官
桢生宗昱,为云州云中
是时毕氏居代州已数世矣。
宗昱生球,当唐僖、昭时,不仕,脱身游京师
黄巢京师,掠属军,军中劫使为将。
球不肯为黄巢用,遇敌不战,而衣冠子弟且为护送。
既出关,即逃归。
因庐墓七年不出,号为处士
处士义林义林亦不仕。
扈彦珂微时与义林游,及汉高祖起,彦珂言于高祖,荐义林为滑卫支使,迁鄜州书记
义林不乐,弃官而去。
丞相范质复荐义林周世宗观城,卒于观城
士安士安三岁亡其母,后母祝夫人载士安入居澶州,以澶人无可与子游者,闻郑多长者,即从郑,得杨璞、苏利用、王嘏、韩丕、王延之、刘锡、韦文化七人与士安游。
士安遂成人,太宗时进士最上第,仕至翰林学士真宗时丞相
真宗用人多矣,而专以士安为有德行,屡称之。
丞相一年薨,谥曰文简
文简生世长,为卫尉卿,年四十犹不出仕。
丞相薨,终丧然后出。
卫尉既老,居濉阳。
祁公杜衍宾客王焕、兵部朱贯、虞部冯平亦老居濉阳,相与游驩,甚闻于世,所谓「南京五老」也。
卫尉生三子,公其中子也。
公讳从古字几道,其先河东代人也,后徙,今为濉阳人。
公大父真宗时宰相,公以丞相恩为将作监主簿,稍迁至卫尉寺丞
为人洁廉,有智略,善筹大事,不喜为少年进取。
景祐元年,公以卫尉起监南京粮料院,会郊祀赏赐诸军,公与府官坐府上监赐,有军士出谓众曰:「诸公为赏不平,先取者价善,后取者价恶,我军之赐,半无善价」。
于是复相与入廷中者数百人,请曰:「愿易所赐」。
官吏愕然,相顾起去,未有以处之。
公独不起,召前数人谓曰:「物有新故而价有善恶,汝欲尽得新赐,谁当取其故者?
以新分故,价乃平均,又何易乎」?
前数人无以应,遂引去。
是时公年二十馀,左右官吏皆窃见叹服焉。
公因讽留守蔡齐诛其军士于军门外,一为之加肃。
公有娣嫁宋绶出守南京,公移监泗州粮料院
明年范仲淹使淮浙,过泗州见公,与公语,大喜,遂请公行,数从容与公计事,请公分视濠、宿、泗三州事。
既还,遂荐公。
荐未行,公以母关夫人丧解去。
其后卫尉老居濉阳,公请为宋城以养卫尉
太子宾客王焕亦老居濉阳,其子稷臣又请为宋城,得请。
濉阳人更谓公曰:「卫尉宾客俱老人也,稷臣与公俱子也。
公请先,稷臣何以得请?
宜辨勿失」。
公谢曰:「卫尉宾客同里门而居且好,其子顾可辨哉」?
默然不辨而去。
诸公闻之,皆多公之义。
公既不得宋城,而范仲淹参知政事,谓公曰:「长葛西邑也,不远。
君第往,吾行召君矣」。
公亦欣然欲用,遂调长葛
居数月,仲淹以毁罢去,不及召公,公亦不去长葛
庆历二年卫尉兖州仙源宫,公请为兖州通判
既辞行,而河北转运使田京坐王则事谪通判兖州,公不果行。
还,诣丞相府诉,丞相陈执中曰:「君奚赖于兖?
吾以并州待君矣!
此诸郡守之所欲」。
公曰:「赐则矣,而卫尉白首留仙源,请兖者以仙源故也。
今并远甚,不敢行」。
丞相不应。
他日复诣丞相府丞相曰:「兵盗发新解,朝廷以见为恩州者,满岁则迁通判
如以恩与君,君亦行否」?
公曰:「辞并请兖者,非有择也,亲远而不果行也。
今并与恩同,而往就其迁,是委亲欲迁也,某不敢。
恩州虽剧迁,不果行矣,愿复某兖州」。
是时参知政事宋庠在焉,色深纳之。
既罢,曰:「见利不就,以笃于亲,此孝子也。
愿勿夺其地」。
遂竟还公兖州,而徙田京临江。
公至兖,侍读学士刘湜者雅知公。
先是,公签书婺州判官事,婺人有郭令儿者与叔居,叔杀里中子而赂令儿父母,使验其子为杀人者。
狱成,公从太守戚舜元问状,皆是。
然公独念叔壮而富,侄甚幼且贫,其辞气与情颇不类,疑之,因谓太守请移其狱治,太守良久许公。
狱既移,令儿父母果自首服,遂反论杀其叔。
戚舜元且惭且喜,谓令儿曰:「汝之更生,签判之明也,太守几误杀汝」。
尝闻令儿事,未识公,及得公为通判,大喜,兖狱非公听之不决,决必中,而狱事多所平反者。
与公论,言其律,公言其情,无不合。
叹曰:「嗟乎!
法非仁人不能知也。
通判者,始可谓知法矣」。
公既数决狱,当死而更生者已十数,或以贫代富,或以奴客代其主,或自诬服罪而后得其贼。
公曰:「狱不可不察也」。
遂上书言狱吏无害者,稍稍自迁之,禁所属不使荐论,以劝公吏。
书奏不报。
公去兖,三司使田况荐公黄汴河催纲。
卫尉自濠徙无为,公难之。
田况知公弗便,复荐公提点淮南十三山场,代史纮。
公任其属官希道,而客有与希道不相能者,宣言希道受赇并及其不法事,辞颇闻。
纮见公计事,因曰:「任希道固误,今国中口语奈何?
独可与公首尔」。
公曰:「某任希道非能大过人也,度其无害而任之尔。
希道受赇,某得罪固其所矣,无所辞。
若既任人反首之,则谁敢求其任者?
有如万分之一其言不酬,谁可相见者」?
纮既去,希道竟无事。
他日希道书抵公曰:「微公,几为客所卖」。
明年,公上言:「者,山泽之馀货,利微刑重,货日以益腐,刑日以益繁,愚民抵死者岁不下数百千人,可弛其禁而征之」。
书奏,报闻罢。
后数年,益委积,刑益繁,江淮之间尤甚,竟弛其禁而征之,如公所言也。
久之,公以卫尉丧屏居濉阳,数年复起为寿州通判,摄其州事。
大饥,民无食者相与发富人之仓而攘其,捕得者二百名。
公乃戒属县先上其渠帅一辈五六人,公谓曰:「岁虽饥虽贫,不俟县官之命而群取人之,其如法何?
而不得生矣」!
即以重械系之,示以必死。
官吏更相谏公曰:「情轻系重,殆不可。
且又人众,不可动,将有变」。
公不听。
颍上亦大饥,民亦发富人之仓而攘其,得数人,其县令雷祥议曰:「岁饥取,姑以免死,殆可悯」。
使笞二十而生之。
民出相谓曰:「岁饥无食,县官使我食人之」。
遂复相与发富人之仓,三日三夜凡数千,旁诸县亦各千人,殆不可禁。
其后太守李顾反用法,日诛数人以止其盗,盗终不止,而被诛者数十人。
至春,道路无敢行者。
于是都官员外郎万宁诣阙上书,且言颍上守令无状,皆谪去。
寿阳之盗闻其渠帅且死,无复敢为盗,系狱者止其初二百人,或配决纵舍,终无一人死者。
朝廷念颍上故善地,犹致盗如是。
寿阳颍东郡也,近山扼淮,素多盗贼,号难治,闻其亦以饥有盗,颇忧之,即以玺书戒饬,使无滋长。
书到而狱已空矣,于是寿阳诸官吏始以公用意为然。
公故于孙沔善,及贵,未尝请问公,公亦不与通问。
为州帅,以罪过谪宣州节度副使,朝廷怒甚,以中黄门监护送所部。
淮阳,请舟于淮阳太守太守不与舟。
淮南提刑提刑不敢见。
既见公,公为具舟与车,致其妻子辎重,从者数百人。
客谓公曰:「孙负大罪,而公送之。
使人有一言,则公处何地?
且公岂与厚之人耶」?
公曰:「沔,粗将也,贵为两府,朝廷雅不以绳墨治
有罪失势而争弃之,如其妻子无罪何!
安可以不送也?
奚为焉」?
闻之,始惭服。
公年五十有八,以嘉祐四年七月四日卒于寿阳
公自为子弟时甚修可爱,梅询既见公,谓卫尉曰:「宋为宰相者多矣,毕相向有阴德在子,其后子孙宜有兴者。
君中子无乃其人乎」?
乃以女妻公。
然公天资直介,与时人多不合,绝不喜事贵人
贵人之知公者,杜衍、范仲淹、包拯、田、刘五人尔,皆以乡里识字相见,未尝私谒也。
范仲淹以毁废,公亦无意用于世。
卫尉益老,公遂不复为仕宦计,然亦不能不仕宦。
公有兄为光禄少卿,尝请官便地以养卫尉
公不敢以卫尉请,而视官有便卫尉者即仕,否即不仕。
卫尉温州,公即签书婺州判官
卫尉居濉阳,公即请宋城
卫尉仙源,公即请兖州通判
光禄自濠徙无为,卫尉从之,公即提点淮南茶场
自为通判十五年止一任,以卫尉故也。
丞相以来,绝不为生产计。
公仕宦三十年,竟无田宅,居人或为公忧曰:「其如子孙何」?
公曰:「使吾子孙贤,虽无田宅,未闻有饥死之贤士也;
如不贤,而遗以田宅,秪速其败尔,何益」?
故终身以贫闻于人,而不自以为戚,其见如此。
公在州县,未尝取公赏,亦无丝毫谴谪。
平生好读书,读书数十万言。
好为诗,诗多至数百千言,皆因物感激,有触而后赋,未尝苟作也,作之必有可观。
其属文如其作诗,故无章句。
今有诗二百篇,文五十馀篇在家藏之。
景祐二年将作监主簿,迁太常寺太祝大理寺评事
上祠汾阴赐绯衣银鱼,迁卫尉大理寺丞、监南京泗州粮料院
终母丧,迁殿中丞、监高邮军酒。
国子博士签书婺州军事判官
虞部员外郎、知许州长葛县,通判兖州,迁驾部员外郎
明年虞部郎中提点淮南十三山场,迁比部郎中
卫尉丧,通判寿州,迁驾部郎中
累阶至朝请大夫,勋上柱国终焉。
先娶氏,故侍读学士梅询之女,封永嘉县君
再娶陈氏,故相陈尧叟之孙,封冯翊县君
男六人,长仲达青州录事参军
仲容邛州临邛主簿,早卒;
次仲偃,应天府谷熟县主簿
次仲许州阳翟主簿
次仲游,太庙斋郎
次仲愈。
女四人,长适秀才宗尧,次适大理评事田辅卿,次适右侍禁李调,次尚幼。
知默冯翊县之弟也,平时与公起居论议,真见公所为甚实,尝与公为道义交。
诸子以是请,知默不敢辞。
谨状。
白龙洞题记嘉定六年二月 宋 · 管湛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七六、《粤西金石略》卷一一
五羊崔正子趣召有行,括苍管定夫送别于白龙洞,煮茶刘仙岩
雾雨凄然,江山草木皆有离思。
嘉定癸酉二月旦日。
刘仙岩题记嘉定六年 宋 · 管湛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七六、光绪《临桂县志》卷五、《粤西金石略》卷一一、《桂林石刻》上
嘉定癸酉先瑞庆节三十日,经略安抚管湛、提点刑狱方信孺、转运判官陈孔硕,既蕲丐万寿于道释宫,因探白龙洞,过刘仙岩
是日,秋色澄霁,岁事既登,物情乐喜,熙然如
江西诗派序 其一 总序 南宋 · 刘克庄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五六七
吕紫微作《江西宗派》,自山谷而下凡二十六人,内何人表颙、潘仲达大观有姓名而无诗,诗存者凡二十四家。
王直方诗绝少无可采,馀二十三家部秩稍多。
今取其全篇佳者、或一联一句可讽咏者、或对偶工者,各著于编,以便观览。
派中如陈后山彭城人韩子苍陵阳人潘邠老黄州人夏均父、二林蕲人,晁叔用、江子之开封人李商老南康人祖可京口人高子勉京西人,非皆江西人也。
同时如曾文靖乃赣人,又与紫微公以诗往还而不入派,不知紫微去取之意云何,惜当日无人以此叩之。
后来诚斋出,真得所谓活法,所谓流转圆美如弹丸者,恨紫微公不及见耳。
派诗旧本以东莱后山上,非也。
今以继宗派,庶几不失紫微公初意。
承奉郎王及之墓志铭崇宁四年八月1105年8月 北宋 · 谢逸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七七、《溪堂集》卷八 创作地点:江西省抚州市
君讳检,字及之抚州临川人
曾祖仲达,故不仕;
若纳,赠朝散大夫
考正辞,故任朝请郎、知南雄州
君以父恩补太庙斋郎,为洪州新建县
秩满改承务郎,又迁承奉郎、监润州延陵镇。
未赴任,丁所生母忧。
服除,签书常州军事判官
君为人沈厚有守,不臧否人物。
虽指手使令,皆怡声下气。
与人交游,不问贤否,一待之以诚,有人忤己,了无愠色。
少年笃于学问,屡试有司,不中尺度。
朝请公既捐馆,而继母嘉兴县余氏在堂,君慨然叹曰:「家贫亲老,可择禄而仕乎」!
于是赴调,授新建县
到官踰年,江西大旱,流民困踣,僵尸盈野,君躬往调护,家至户到,赖君而活者数千人。
既而盗贼窃发,境内骚然,君领兵讨捕,卒皆擒获。
部使者闻于朝廷,改承务郎,又迁承奉郎
常州虽小邦,而民物繁庶,狱讼滋彰。
君在幕府,考治曲直,必得其情,民无冤滥,太守且赖以为治。
不幸而君逝矣。
君平居寡言笑,澹然无营,若不以世务经心。
至其涖官行法,谨慎周密,虽老于仕宦者有所不及也。
妹之夫死于官所,诸子稚弱,君挈其旅榇归乡里,既办其丧事,又经纪其家。
呜呼!
可谓仁厚君子者矣。
崇宁三年秋七月初三日卒于官舍,享年四十有九。
娶潘氏,朝请郎及甫之女,有贤行,能以清约佐其夫。
男三人:孟藻,仲炳,季煜,其端厚皆世其家。
女三人:长适陈彦国,次适吴敏功,皆应进士举
次幼未嫁。
崇宁四年八月二十日葬于临汝乡之长原。
彦国从予学,状其行来乞余铭。
铭曰:
倬彼南雄,庶尹之师。
载喜载嗔,阴肃阳熙。
遽游岱岳,百不一施。
我培我本,尔茂尔枝。
君济其美,潜德有辉。
冠仁服义,以洁其仪。
若若黄绶,有骀有骐。
守以廉洁,涅而不缁。
尉守邻封,居章之湄。
有盗拿舟,骁勇莫支,君勒部伍,力讨穷追。
出没风涛,几葬蛟螭。
常开幕府,公牒交驰。
老胥舞文,日抵其巇。
薅苗栉发,莫予敢欺。
府公笑语,唯君是毗。
一卧遄往,咎欲谁归。
九泉之下,何以释悲?
刘仙岩 北宋 · 曹辅
五言律诗 押删韵
石磴仙岩路,登临莫倦攀。
乱泉归万壑,一目尽千山。
障雨收云后,松风吹莫还。
道人今不见,无处觅玄关。